毕业985高等学府
拿下世界汽车大厂offer
从低调无言的机械工程师
蜕变为闻名一方的吊装企业家
二十余载光景
内蒙兴安盟鼎力吊装侯永禄
从方寸格子间到广阔新天地
从学院派到实践派
携手16台徐工起重机
构筑起属于吊装的“工业美学”
侯永禄并不算是完全意义上的“生意人”。
1997年香港回归的前夕,他从吉林工业大学(现吉林大学)汽车工程专业毕业,入职一汽设计岗位。
机会是留给有准备且有执行力的人。侯永禄踩着大发展的节奏来到内蒙,彼时的兴安盟路正修,房要造,城当建,而仅当地电业局、建设局有一两台起重机,供需难以平衡。
放下纸和笔,握起方向盘,对起重机有着天然好感的侯永禄从“造汽车”转为“开吊车”:“从岳父手上接过这台8吨吊时,这车也有8、9年了,我就利用大学的知识,边使用边琢磨边修复,当时最主要工程就是吊水泥预制板。”
可别小看了这个工程,2000年以前,仅这项业务就需要他和兄弟两人日夜不停地轮换开。“一天台班5000-8000,持续接近一年时间,攒满了第一桶金。”提及这台立下汗马功劳,已有31年的老8吨,侯永禄言语中满满的珍爱。
“我们一直在聊,在畅想,兴奋地半夜两人睡不着觉,一直在计划着再接哪台车。”尽管在20年后,谈及这段回忆,侯永禄依然兴奋如昨。
徐工8吨吊带给他的惊喜远不止财富的积累,他的大学挚友,也是亲密爱人的妻子作为最坚实的后盾,支持并鼓励他迈出更为挑战的一步:04年全款拿下全国第一台16吨,正式以“鼎力”进军吊装行业。
“16d当时主要就是厂房建设、桥梁搭建、锅炉安装等,高度,起重量上去了,业务量水涨船高是必然。”
很长一段时间,不管是雇主还是同行,都是以侯永禄的报价为询价标准,这是对其诚信经营以及在当地市场影响力的高度认可。
在项目收官,更以专业性破解“笼中吊”难题。半年时间,零事故、零误差以超出业主预期的高标准完成任务。
二十年来,不论工程大小,侯永禄坚持亲自画图制定方案,现场坐镇指挥,起重机在他手上,成了被“驯服”的钢铁巨兽,力量无穷但也尽在掌握。
“爱车更惜车”,这是工程师出身的侯永禄坚持了二十多年的“执拗”:“徐工的车很多操作设计,我都非常喜欢。为了让一台车都在最好的黄金状态,发挥出最大的价值,每年我都要把收入的20%用于保养车辆。”
从为老8吨改发动机、改涂装,到如今每年2月到4月内蒙各大产业的冬歇期,侯永禄带领鼎力20多位司机全力投入到起重机的保养和维护当中。
侯永禄的“长情”,换来了起重机的“长寿”。
目前仍在使用的,31年的8吨,18年的16吨,16年的25k5,15年12吨,13年的50吨,就是最好的证明!
当下,侯永禄正在研究风电。内蒙作为风电根据地和大本营,将会迎来一个新的入局者。
这是一个曾经被低估的行业,如以当下的眼光审视那时的吊装行业,这将是有理想、有信仰、行动力强的人,最好创业机会之一。以侯永禄为代表的早期创业者,以专注、精耕、匠心,贡献中国吊装一个又一个经营典范样板!







